金钱耗尽在基督诞生前数百年,中国已经开始发行青铜铸造的圆形钱币。每个钱币的价值等同于本身的青铜重量,钱中央有个方孔。这种货币系统有缺点。由于青铜不是特别珍贵,因此一枚钱币的价值并不高。
为了创造更高的价值,人们会用细绳把钱串起来,一百钱或一千钱一贯。
成贯的铜钱笨重,体积又大,而且价值仍旧不高。要中国古代大商贾使用铜钱进行交易,就像要今日从事并购的银行家使用一大袋二十五美分硬币去收购公司一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专攻中国货币史的万志英指出,更糟的是,到了最后-中国没有足够的铜满足民众对钱币的需求。缺铜的宋朝不得不规定一种名叫「省陌」的标准,把七百七十钱当成一千钱来使用。
一一六一年,宋朝发行最早的近代纸币:会子。地方政府与大商人试行纸币已有两个世纪,但会子却是首次由国家发行流通全国的纸钞。会子以铜钱为价格单位;面额最低的纸币值两百钱-最高值三千钱。(口取早的欧洲纸币出现于一六六一年,也就是五世纪后。

理论上来说,民众可以用手中的会子兑换实际的铜钱。中国政府与商人随即发现发行会子降低了对铜钱的需求,使他们得以将铜钱出口到日本,日本也使用中国铜钱做为通货。政府发行的纸币越多,可以出口的铜钱就越多。发行后的数十年内,会子实际上已与铜钱脱勾;无论纸币的面额标示多少,都无法兑换铜钱,会子已然成为经济学家口中所谓的「法定货币。
法定货币本身不具价值,它之所以带有价值,只是因为政府宣称它有价值。美元是一个例子,欧元也是如此。美元与欧元就像纸张一样,本身几乎没有价值。然而因为这些纸币是由政府机关发行,所以民众可以将这些花花绿绿的方形纸张交给杂货店的伙计,然后抱着几袋食物离去。相对地,西班牙帝国流通的白银披索是「实物货币」:白银披索有价值-因为它是用有价值的料制成的。中国的铜钱也是如此,只不过青铜不是特别有价值。
从政府的观点来说,实物货币是有问题的,因为政府并未完全控制金钱的供给I国家通货很容易受到偶然冲吨的影响。举例来说,在哥伦布远航的时代-从缅甸到贝宁全以子安贝做为通货。后来欧洲人从印度洋盛产子安贝的马尔代夫群岛运来大量贝壳,使用贝壳通货的各国政府均无法因应此一变局,运作数世纪之久的财政体系瞬时瓦解。
这种外在压力无法影响法定货币。藉由法定货币,政府几乎可以完全控制货币供给;政府可决定货币数量,然后指示印钞厂印行纸币。理论上-政治人物可藉由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以创造较佳的经济环境。
法定货币由政府决定其发行数虽,这是最大的优点,但也是最大的缺点。在开始使用纸币后,宋朝皇帝有了惊人的发现:他们只消在纸张上印油墨花样,就能购买东西。数十年来-这项策略一直管用。随着纸币的使用扩及到帝国全境,国家必须增加纸币供给-而皇帝的花费也被纸币发行量的增加所吸收。十三世纪初,宋朝皇帝决定与北方的敌人进行武力对抗——首先是金,然后是蒙古。为了支付军需与军饷,皇帝把印钞机的印制速度调到「最高速」,结果造成通货膨胀。宋朝在引发货币灾难前就被蒙古人灭国。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发行自己的纸币—数量相当庞大。创造恶性通货膨胀的荣衔应颁给蒙古人。到了一二五0年代,元朝的纸币实际上已无价值。再过十年,元朝被明朝消灭。
明朝第一任统治者洪武皇帝即位后,马上下令以他的年号铸造新钱币(编按:即「洪武通宝」),并且停止印制毫无价值的纸币!然而,洪武皇帝发现,帝国的铜矿几乎已开采一空。自然地,铜价开始上涨;最后,铸造铜钱的成本竟然超过铜钱本身价值,情况像是要花两文钱才能造出一文钱。因此不难想象,发行的铜钱不多。明朝的铜钱变得非常稀有,连商人也对使用铜钱感到遅疑——商人接触铜钱的经验不多,所以无法判断手上铜钱是真是假。
不久,明朝也像先前的朝代一样,发现印钞的好处。于是通货膨胀再度恶化,大约十年的时间纸币眨值了近四分之三。洪武皇帝的响应方式是不再铸造任何铜钱,想藉此逼迫民众使用纸币——目标是如此,可惜没用。关闭锣币厂使铜钱更为稀少,而新铜钱的稀少进一步破坏铜钱做为通货的价值。
此举也使民众信赖与理解的旧铜钱价值大为提升,民间开始掀起伪造铜钱的风潮。伪造的假铜钱绝大多敷帮根容易神别‘但商人希里客人上门‘因此就算民众拿假钱付款他们也颐意接受‘只是会再额外加价。
就在商人不断将他们能得到的所有旧铜钱与假铜钱攒在手里之时,纸币的价值也就持续下跌。 一二九四年,政府禁止使用官方铸造的铜钱——–这是一项「嘲弄经济现实」的政策,加州大学历史学家万志英在《财富的泉源)〕,这是-部卓越的中国货币史,本章许多分析受恵于此书)中写道。诚如人们所预期,这项政策失败了。明朝历任皇帝不断尝试在一二九七年、一四0三年、一四0四年、一四一九年与一四二五年禁止使用铜钱。每次禁令失败,皇帝就会再度解禁让铜钱流通—直到下次发布禁令为止。在此同时,明朝持续依照通膨率发行纸币。这些做法听起来不可理喻,但它确实发生了。在充满敌意与派系斗争的明朝朝廷里-政府政策经常是内阁明争暗斗的副产品,与实际的效果毫无关联。结果,等到倭寇侵扰东南沿海时,中华帝国的通货已无功能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