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既然无法进入欧洲人的城镇,于是便建立自己的城镇。在仓库周围出现如迷宫般像拱廊一样的购物区域,里面开满竞争激烈的店铺 ‘茶馆与饭馆。穿插其间的狭窄街道随时挤满了人,每个人身着宽大长袖的袍服,脚踩绣花丝鞋,头戴高圆帽。医生与药材商叫资,罐罐的药商、药茶与药草。
人们忙着买卖交易,制作物品,或者为了 一小杯福建茶而吵架,运货工人扛着整整齐齐的包裹四处奔走,而他们吃的东西也足以让欧洲人大吃一惊(月港人最喜欢吃的东西:鸡仔蛋。把蛋在放盐堆里,然后放到阳光下曝晒,这样蛋里头快孵出来的小鸡就烤熟了)。这是西方势力范围内首次出现的中国城。
对西班牙来说,帕瑞安既是个古怪事物,又令人羞愧。从西班牙将穆斯林与犹太人驱逐出境开始,整个帝国就懐抱着一个文明开化的使命—让全世界的人改信基督教。马尼拉挤满了传教士,他们充满热忱,想将罗马天主教传布到亚洲。典型的用法可以从一六二八年马尼拉教会官员的一封陈情由君出,上面提到「有一大群被遗弃的异教,他们构成「很大的危险兵认为科尔特斯(墨西哥的征服者)与皮萨罗(秘鲁的征服者)只需要一小群虔信者就能为基督拿下整个帝国,他们因此-开始也想象只需要几千名西班牙人就能在中国建立同样显赫的功勋。在马尼拉,明朝的国土如此接近——极其富庶,无论精神面还是物质面都是如此―几乎到了唾手可得的地步。明智的顾问终究说服了大家,因为马尼拉总督与西班牙朝廷都认为中国广大得无法征服。事实上,殖民地的西班牙人反而开始担心中国可能会征服「他们」。由于担心反遭歼灭,西班牙人对中国人做出意想不到的让步:让他们信奉自己的宗教,崇拜基督以外的偶像。西班牙甚至允许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小总督。

帕瑞安的工匠与店铺主人什么都能卖给西班牙人,不管是屋瓦还是圣婴的大理石像I「比西班牙制作的好看多了,有时还非常便宜,我都不好意思说了,」菲律宾主教萨拉札写道。殖民地居民经常跑到帕瑞安,这里的店钝提供了最新欧洲风格的物品。欧洲商人对于竞争之激烈感到不满。国王下令这些店钝必须搬到更远的地方,但是西班牙人就是往他们那儿跑,因为他们的东西便宜。
「西班牙追求的贸易失败了,」萨拉札哀叹说:「因为大家都从帕瑞安购买衣物与鞋子。」为了警告大家,萨拉札说了西班牙装订商与中国学徒的故事。在仔细学习师傅的手艺乏后,学徒在帕瑞安开了自己的店,他的师傅反而做不成生意。「他的技艺非常好,根本不需要西班牙工匠。」当然,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生意。曾有一名店主卖了一只木鼻子给在决斗中失去鼻子的西班牙人,他想把生意做大,于是进口了「一整船的木鼻子」。这项生意当然以失败收场。
到了 一五九一年,也就是雷加斯皮进入马尼拉的二十年后,帕瑞安已有数千名居民,令官方城市相形见紬,此时的马尼拉只有数百名欧洲殖民者居住。对中国人来说,这样的安排真是再方便不过。
他们在中国境外建立中国城市,西班牙当局在名义上统治他们,可以让他们免受明朝政府的监督。对西班牙人来说-帕瑞安令人担心、属于外人所有,是个不受欢迎的必要之物。重点是它的人口众多,特别是与马尼拉比较时。尽管不断地规劝,西班牙人就是不肯移居马尼拉。马尼拉太远、太热,更重要的是,它的疾病横行-特别是我们知道的疟疾。欧洲居民为了
寻找凉爽的地方,于是在马尼拉周围的丘陵地建筑房舍。
不幸的是,这些丘陵地正是一些蚊子的栖息地,岛上的疟蚊就生长于此。马尼拉吸引欧洲人的唯一理由,就是它代表不寻常的机会:跟其他地方相比,中国愿意出两倍的价钱购买白银。而且中国商人愿意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将丝绸与瓷器出售给你。「每件东西的价格都非常便宜,几乎可以说不用钱,」一批中国人抵达马尼拉时,一名西班牙人这么表示。
然而,这些交易很少如新来者所想的,能出现一些奢侈品的买卖。令他们沮丧的是,中国人总是能让西班牙人自己起争执,而且每次都能讲价成功。处于商品交换个家庭中,只有两家非常西班牙海军上将卡里乔在一六三八年抱怨说。
为了找回优势,马尼拉政府向中国商人课征税捐、收取货物费与登记费;他们实际上被迫支付军饷才能换取士兵保护他们的财产。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发动了一场安・兰德旨须式的生产者罢工,拒绝供应粮食,好让马尼拉挨饿,西班牙人只好屈服。西班牙国王感到挫折,他命令殖民地组织卡特尔(编按:或译作独占联盟、垄断集团):卡特尔可以以单一价格购买所有输入的中国商品,并且「公平地将这些商品分配给民众」。理论上,这么做可以消灭所有的中国零售商,中国零售商一完蛋,帕瑞安就会衰微,西班牙人就少了 一根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