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洪吉亮的观点

库道 库库 401浏览

一七四六年,洪亮吉于长江口附近出生,由于父亲早逝,因此家道中落。洪亮吉天资聪敏,性格多变,身材高大而脸色红润。朋友回忆说:「他率性而为,喜爱饮酒高歌。」他在学校里常因饮酒而遭到责罚,尽管如此,他写的文章依然广受好评。洪亮吉的脾气暴躁,缺乏耐性,容易被人激怒,有时他性子一急,会抓起对方的手腕,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不把道理讲清楚绝不罢休。「他的眼睛会瞇成给条缝,你可以看到他气得脸红脖子粗的样子,」另一个朋友回想他讨论政治时的样子。「他极不擅于交际。」洪亮吉的朋友之所以能忍受他,主要是因为他是个优秀的诗人,评论也写得好,而且他还是一名研究水道、行政疆界与清代各种地理知识的著名学者。不过,他最伟大的思想成就在当时完全受到忽略。就在一七九三年,洪亮吉想出了一个前人从未提到的观念。

洪亮吉四次应试不中,到了四十四岁那年终于中举,而后被分派到西南内陆省分贵州担任学政。贵州到处都是侵蚀严重的石灰岩地形,有潮湿曲折的险峻峡谷、陡峭的山地以及深不可测的洞穴。此地也是清朝移民实透的目标-许多移民从中国核心地区迁徙至此,他们挤压了原住民(苗族)的生存空间。新来者往山区移动,种植玉米,开始组织家庭生儿育女。洪亮吉感到疑惑,人口会一直这样成长下去吗?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洪亮吉写道,他的说法似嫌夸大,但毋须深究:「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他设想一名男子「有屋十间,有田一顷」。如果这名男子娶妻,生下三个儿子,儿子长大成人后各自娶妻,则全家将成为八人,四名男子以及他们娶的妻子,他们要仰赖一顷田为生。

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住住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姉。其问裹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问一 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洪亮吉了解清朝已经从事垦荒来供养中国人口。但农地面积不过増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増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长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疫疾,即天地调剂之法也。五年后,在英格兰,另一名男子也想出类似的观念,他是马尔萨斯牧师。

马尔萨斯害羞、和善、略带兔唇,但他却是英国第一位经济学教授,甚至可能是世界第一位,

也就是说,他是第一位专业经济学家。他因为与自己的父亲(一个深具英国风格的有钱怪胎)意见相左而开始致力思索人口成长问题。马尔萨斯试图论证人类是否能将世界改造成天堂。他的答案是不可能,并且长篇大论地加以论述I五万五千字,于一七九八年刊载于未署名的单面纸张上,而后又陆续出现补充版本。在这些补充版本里都有署名,显示他愈来愈有自信。

转载请注明:库库道 » 洪吉亮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