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风险之池

库道 库库 349浏览

关于詹姆斯镇的描述,绝大多数集中在约翰•史密斯身上。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史密斯的生平充满话题。他是个贫穷的男孩,在运气、勇气与自我奋发之下获得成功——他十八岁就岀版了至少五本自传介绍自己的成就。(公允地说,其中有一本是在他不知情的状况下出版的。)他的重要自传《真实于旅行:约翰,史密斯船长的冒险与见闻是关于一个孤儿的离奇故事。这名孤儿十三岁离家,在尼德兰打仗,住在单棚屋里自学马基维利与奥理略,在地中海的船只上与「来自各国准备前往罗马的无赖朝圣者」打斗(他们把他扔出船外),然后成为亚得里亚海的海盗——这些情节全出现在开头的第一章。到了第四章(章名:「史密斯的完美策略」),他使用火把在两座山顶间传送编码信息——这项技术得自马基维利,当时他正在今日的匈牙利指挥一场战争。在后的章节还提到:史密斯在外西凡尼亚军队服役的状况,他们与「一些土耳其人交战>但絶大多数冲突的对象是班迪托人、连纳加都人等民族」。

他在一场打斗中,在喧闲的群众面前杀死三名土耳其贵族。

•他被逮捕并且被有到鄂图曼帝当奴隶,「他的脖子上被钉了 一个大域环」。

•他逮到机会用农具「打碎了主子的脑袋」,然后穿上主子的衣服逃到俄罗斯、法国与摩洛哥。

•他在摩洛哥参加了另一群海盗的行列,专门抢掠西班牙在西非外海的船煲。

•他回到英格兰之后,马上加入了弗吉尼亚探险队。当时他才二十六岁。

从一六六二年以来,怀疑者便对这种虚张声势的说法百般嘲弄,他们指出史密斯的冒险事迹只有一项数据源,那就是他自己的作品:「只有他一个人出版这些作品而且大肆宣扬,不免让人对整件事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其他作家则赞扬他是典型的美国人:一个白手起家者。南北战争期间,史密斯与弗吉尼亚州的连结使他成为南军的象征。北方自然试图要贬低他;在写了 一篇文章强调《真实的旅行》有许多内容不连贯之处后,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他是热情的联邦派支持者,洋洋得意说他已经「从背后对这位弗吉尼亚贵族施予重击」。最沉重的打撃出现在一八九O年,一名母语是匈牙利语的研究人员指控史密斯冒险故事里的人物与地方都是虚构的。举例来说,史密斯说他存阍名叫的地方施展了「完美的策路」。但该地区并没有一个叫ommpagh的小领。得证密斯是骗子。到了 一九五0年代,另一位母语也是匈牙利语的研究者劳拉•波兰妮•斯特里克提出反驳。她表示,史密斯提到的地方「确实」存在——先前研究者被史密斯糟糕的拼字误导。举例来说,Qumpagh在斯洛文尼亚语是指Lendava,当时的匈牙利人称该地为A 一cmbach。斯特里克认为,当时英格兰根本没人知道这些地方,因此史密斯一定实际来过此地。

史家并不怀疑史密斯到过詹姆斯镇。他们都同意这名好斗而自信的男子与波卡虹塔丝相善,从波哈坦获得亟需的粮食,使殖民地免于灭绝,但也不断惹恼殖民地领袖•因为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全都比他优越。当时的英格兰阶级区分之严谨,是今人难以理解的。史密斯

从来不是一个愿意卑躬屈膝的人,因此在从英格兰航往詹姆斯镇的船上,他很快就触怒船上的仕绅,他们藉不明究理的指控将他关进船上的禁闭室。史家也同意,在登陆维

吉尼亚之后,史密斯确实率队在切萨皮克湾捜索通往中国的路线。但学者对于史密斯所描述一六0七年十二月探险队发生的事件却持保留态度。

为了探索奇卡荷米尼河(ch-ckahominy R-ver)的源头,史密斯与两名印第安向埠以及两名英格兰标伴驾着独木舟出发,在偶然之中,他们遇见由欧皮强卡诺(opcchnncnnough)率领的狩猎团,欧皮强卡诺是波哈坦的弟弟,他公开反对外来移民,希望森纳科莫可不要有任何非法外来者。在势不可免的小冲突中,印第安人杀死史密斯的同伴,史密斯自己则因跌入沼泽而被捕。欧皮强卡诺把这名探险者带到兄长的首都维沃洛科莫可。在最著名的故事版本中,也就是《真实的旅行》里的说法,史密斯必须遭夹道笞打之刑才见到波哈坦:「两排男子,在他们身后有许多妇女,他们的头与肩膀全涂成红色,许多人的头上装饰着白色羽毛。」国王以公开宴席款待他。然后,史密斯写道,波哈坦打算当场在宴会厅杀了他。行刑者「已备妥棍棒要敲碎他的脑袋,但国王最宠爱的女儿波卡虹塔丝」,当时或许只有十一岁,突然冲出来用双臂环抱史密斯的头,「将他救出鬼门关」。波哈坦心软迁就女儿,于是赦免史密斯,让他返回詹姆斯镇。女孩「给他许多粮食,拯救许多人的性命,尽管在此之前已有不少人活活饿死」。

史密斯的故事孕育了无数浪漫小说,但绝大多数研究者都不认为他的故事是真的。亨利•亚当斯在他试图揭穿史密斯假面具的文章中指出,关于脱逃一事的最早描述出现在一六二四年,那是在史密斯另一部充满自夸说法的自传里,而这部自传的出版日期比《真实的旅行》稍微早一点。然而其实史密斯曾写过一篇未对外公开的报告,就在一六O八年劫持事件发生后几个月,内容并未提及意乱情迷的印第安救命少女。史密斯显然喜欢加油添醋,动不动就说有对他着迷的女子救他——在《真实的旅行》中,类似的情节发生不下四次。更糟的是,人类学家或历史学家并未找到任何证据显示波哈坦在处决战俘之前会先以宴席款待他们。而孩童(如波卡虹塔丝)也不允许参加正式的晚宴——他们只能待在厨房洗碗。「故事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与原住民文化相符」,人类学家海伦•兰特里对我说:「盛大的宴席是为了招待贵客,而非招待准备处决的犯人。」根据她的观点,这场宴席意谓着印第安人把史密斯看成可贵的信息来源,可以让他们探问外国入侵者的底细。「难以想象他们会杀掉珍贵的情报来源,」她说。历史学家之所以不喜欢波卡虹塔丝的解救故事,还有另一项更深层的原因一味吹捧罗曼史与夸耀的情节,会使人忽略英格兰人在弗吉尼亚殖民的目的,以及当他们抵达后对森纳科莫可产生的影响。像史密斯这种勇往直前的探险家当然是詹姆斯镇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殖民地的主要目的还是经济。无论有多大的危险与冲突,殖民地的命运终究决定于非人的生态要素——即哥伦布大交换,但弗吉尼亚殖民者当时是无人有能力察觉这一点的——而非武力冲突。

约怜•史密斯因「印第安公主」波卡虹塔丝而死视逃生,这则故莎显然对后世的艺术家共冇无可抗拒的吸引力—占分史家对其真实性抱持不信任。在这幅一八七O年的版画中,波卡虹塔丝彷佛一名歌剧名伶,波哈坦人住的屋子就伟西部电影一样是皿m形的恨蓬,地点也被抽换成山丘宾食由的开闻地,完全不此弗吉尼亚海岸地区的景象。

与拉伊莎贝拉一样,层姆斯镇能是贸易站,是英格兰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中继点。不过拉伊莎贝拉主要的赞助者与控制者是西班牙国王,而詹姆斯镇却是私人企业的产物:由一群政治彼此连结的资本家合资成立的企业,弗吉尼亚公司。然而两者的差异绝非泾渭分明:西班牙商,希望在拉伊莎贝拉致富,而英格兰政府则老是在意詹姆斯镇的政治派别。但詹姆斯镇更接近今日全球化讨论里的资本家企业。

弗吉尼亚公司的成立原因,主要是因为英格兰君主——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与她的继任者詹姆斯一世——想获取贸易与征服的利益,却没有资金从事这类事业。国家因为战争(伊丽莎白属于此类)与浪费(詹姆斯属于此类)而债台高筑,以至于无力派船前往美洲,而国家也无法借到必要的现金。从贷款人的角度来看,君主的债信极度不良,因为君主可以(而且经常如此)主张自己的特权而拒绝还债,这种风险也促使贷款人向国家收取极高的利率。不可否认,君主有权强迫臣民贷款给他,但这种做法显然极不受欢迎。因此,在明知借款一定会招来民怨,而君主却将这笔钱投入美洲殖民地进行豪赌,这举动到底值不值得?

伊丽莎白与詹姆斯的结论都一样:不值得。

拉伊莎贝拉的例子充分显示殖民本身具有极高的风险。此外,英格兰人面临的危险还多了 一项,那就是西班牙已经宣布美洲绝大部分地区是它的殖民地。两国之间关系已然是水火不容。事实上,在此之前教宗庇护五世已经命令天主教君主(如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拿起「正义的武器」对抗信仰新教的英格兰。(「不容任何借口、申辩或规避,教宗严厉地斥责道。伊丽莎白女王『邪恶的奴隶」,必须加以推翻。)西班牙于一五八八年派遣舰队进攻英格兰,来年英格兰也派遣舰队还以颜色。双方的攻击都失败了,天候恶劣是原因之一,或许这正是小冰期的一项特征。最后,伊丽莎白是仰赖一项策略而获得成功:她支持一种在英格兰称为「私掠船」,在西班牙称为「恐怖主义」的战术。她授权英格兰船在遭遇西班牙船或西班牙殖民地时可以径自进行抢掠。一六0三年,伊丽莎白去世,继任的亏姆斯一世致力缓解两国紧张。他知道在北美建立英格兰殖民地将再度引发冲突,因为西班牙此时已在大西洋岸建立十余处小型殖民地与传教团,其中一处离未来即将设立的詹姆斯镇只有几英里远(但这个殖民地终告失败)。西班牙不可能坐视他国入侵它的领域。此外,复杂局势又增添另一项变量,那就是法国也主张自己领有北美洲,而且已在当地建立五处殖民地与传教团。

另一方面,英格兰君主仍不放弃竞逐美洲的梦想。在呈给伊丽莎白的白皮书中,颇具影响力的教士同时也是作家的哈克鲁特表示,基督教世界的统治者身负神圣使命,要拯救「那些可怜之人」的灵魂——亦即,印第安人。哈克鲁特说:「美洲民众向我们吶喊求助」,「希望我们将福音传布给他们。」他指出,西班牙已经让「数百万名异教徒」改信。而西班牙得到的报酬是什么呢?上帝「开启了祂无底的实库,让英格兰的仇敌获得大量白银,开启了与中国的贸易。哈克鲁特指出,西班牙原是个「贫困不毛的国家」,现在却富有得让人不敢相信,它的船员几乎都金盆洗手不再做偷贼。

反观英格兰则令人感到悲伤,成了「最恶名昭彰以海盗为常业的国家」。

转载请注明:库库道 » 风险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