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八八年一月,一群信众蜂拥进入普埃布拉耶稣会圣灵教会的圣婴孩礼拜堂。这座礼拜堂安放了卡塔丽娜,圣胡安的遗体,她是当地著名的圣女,活到八十几岁才去世。主教座堂的管理者与地方教团领袖轮流抬着她精心雕饰的棺材进到礼拜堂里,放在装饰了艺术与手写诗文的棺架上。陷入狂热的信众开始撕毁覆盖在遗体上的玻尸布,企图割下死者的手指、耳朵与肉块当作圣物。为了保护卡塔丽娜的遗体,教会当局于是在灵柩周围布置了武装士兵,以免信众侵扰。市议会与普埃布拉宗教团体的领袖们都参加了葬礼,然后再到主教座堂望弥撒。弗朗西斯科阿吉雷拉在讲道时历数卡塔丽娜的生平,他向底下的地方贤达表示,卡塔丽娜虽然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礼拜祷告,但她的精神早已游历整个地球。事实上,基督徒能在地中海击败穆斯林舰队,全是她的功劳。日后,支持者还认为卡塔丽娜与圣母马里亚一起拯救了西班牙运送宝物的舰队,使其免于恶魔风侵袭;她协助西班牙船雌败英格兰与法国海盗;飞往日本与中国传布基督教;并且亲眼见证方济会传教士在新墨西哥殉道。
卡塔丽娜的事迹虽然多不胜数,但就内容来说并不符合封圣的条件。卡塔丽娜死后,马上就有认识她的教会人士为她写下圣徒传记,其中重要的有三部,有一部甚至厚达一千多页。比较特别的是阿吉雷拉提到她的出身:卡塔丽娜圣胡安看起来是墨西哥山区一名没没无名的异象者,但其实她是亚洲某个皇帝的孙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说法或许是事实,或者应该说是八九不离十。卡塔图郑生于一六0五年,出生时取名为米拉。她是蒙兀儿帝国的贵族子女,诞生的地点可能是拉合尔(位于今巴基斯坦),也可能是阿格拉(著名的泰姬玛哈陵位于此地)。蒙兀儿帝国是穆斯林王朝,米拉的家族虽然与皇室关系疏远,但也是穆斯林。米拉/卡塔丽娜的传记作家表示,她居住的宫殿位于河边,与她同住的还有皇室家族。米拉的家人对基督教存有善意,这项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当时的蒙兀儿皇帝阿克巴务以宗教宽容间名于世;耶稣会在他的朝廷里受到欢迎,有些大臣因此改信了基督教。基督教圣人的图像普遍见于宫廷的花园’雕像与坟墓I这些均被视为阿克巴依循神意统治的象征。

米拉七岁时,局势出现巨大的变化。葡萄牙海盗掠夺了一艘要到麦加朝圣的蒙兀儿船只。阿克巴认为这场攻击是精心策剂的宗教羞辱,于是下令驱逐耶稣会教士与迫害基督徒。米拉的父母也受到牵连,于是迁徙到滨海地区——可能是阿拉伯海的苏拉特,这里有着相当数量的欧洲社群。遗憾的是,苏拉特当地的海盗十分猖獗。米拉的一名传记作家提到(他宣称这是米拉亲口所言),海盗假扮成前骑牙商人,在沙滩上绑走了她,并且将她运到接近印度南端的柯枝。当地的耶稣会教士为她施洗。胴督徒理应不能成为其他基督徒的奴隶,但海盗还是从耶稣会手中将她夺走。在海上,米拉不断受到凌吓,等到抵达马尼拉后,她被卖给了来自普埃布拉的船长。
华.西沱道名女孩(此时她已改名为卡塔丽娜)对信仰曰趋热衷,而且坚持禁欲苦行。她躲在小峪间从,吃得少也喝得少,她用一条条尖锐的金属饰钉将自己的四肢缠绕起来,抗拒任何的性接触——她曾正地兼中要求赤裸的基督穿上衣服。卡塔丽娜把自己关在窄小毫无陈设的房间里,每天夜里,她新以圣水、圣物、十字架与魔鬼交战。根据卡塔丽娜最坚定的编年史家拉莫斯的说夫,区女充一下皆他内膺予。而身为邪稣曾玫上旳立案圻旳戡每风当眸。立真胃曳一只‘氏岑督娜看到圣餐礼的主持者化为星辰,放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到她的嘴里。她看到天后的灵魂在光辉与火焰中冉冉升起,头上十二道光宛如冠冕。她看到教堂的拱顶崩裂-屋顶开启一道裂缝,一张飘浮在天空中的神奇桌子,上面摆满了鲜花、闪亮的黄金与丰盛的筵席,救世主就坐在桌旁。她看到「纤细泛着微光的云雾」构成的阶梯,灵魂拾阶而上直抵天堂,她的祈祷幻化为天使,花朵从天而降,如甘霖般覆盖了所有人所有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