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卡虹塔丝或许并未在一六O八年约翰•史密斯被俘时拯救他,但她的确挽救了詹姆斯镇——因为六年后,她嫁给鳏夫约翰•罗尔夫。证据显示波卡虹塔丝是个好奇而淘气的孩子,她跟其他森纳科莫可的孩子一样’直到青春期之前是不穿衣服的。殖民者斯崔奇后来写道,在史密斯获释之后,波卡虹塔丝曾造访S姆斯镇。她跟着殖民地的年轻人一起翻舫斗,「他们双手着地,脚跟朝上,然后她会跟着一起做,将自己赤裸的身体翻转过来。」她的本名叫玛托阿卡;波卡虹塔丝是个逗人的小名,意思是「小淘气」。
这些外来者喜欢这名女孩,但还没有喜欢到不把她当人质的地步。史密斯返国后,波哈坦再次将英格兰人逼到毁灭边缘,殖民地的新领袖们决定反撃。他们宣布詹姆斯镇进入军事戒严——一位殖民地居民只因偷窃几品脱的燕麦粉,就被绑在树上活活饿死——同时对所有男性进行军事编组,打算军事行动逼迫森纳科莫可就范。在无预警攻击下,殖民者夷平詹姆斯河上下游的原住民村落。印第安人不断反击,逐-收拾了殖民者,迫使他们撤到詹姆斯镇栅栏之后,使他们在饥饿与疾病交迫下丧命。

这是典型的游击战僵局。外来者能赢得每一场战争,却无法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波哈坦的军队总是能退回内陆,然后再次现身发动致命的攻击,例如躲在密林中突然放箭袭击。不过波哈坦同样无法消灭外来者。他可以让殖民者心生恐惧不敢离镇去收成农作物,但只要伦敦当局愿意持续运补物资与人力,那么印第安人就不可能获胜。到了一六二二年三月,双方都已精疲力尽,就在此时,詹姆斯镇军事指挥官达尔命属下引诱少女波卡虹塔丝上到英格兰的船,然后载着她离开。
由于这名少女拥有贵族血统,达尔将她软禁在一名殖民地牧师家里,让她拥有较舒适的生活条件。
在此同时,达尔向波哈坦提出赎人的条件:想让女儿回去,他必须返还所有「以不正当方式偷取」的刀剑.枪枝与铁制工具,以及所有英格兰战俘。有三个月的时间,波哈坦不愿与任何他视为罪犯的人谈判。
最后,他送回一些英格兰战俘,并且提出一项要求:用五百蒲式耳玉米(编按:是英制的容量及重量单位,于英国及美国通用,主要用于量度干货,尤其是农产品的重量。一蒲式耳玉米等于五十六磅。)换回女孩。波哈坦说,枪枝刀剑无法返还,因为这些东西要不是遗失,就是被人偷走。达尔对此嗤之以鼻。
往后八个月,双方未通音信,在这段时间,有些被释放的英格兰战俘又回到印第安人营地,因为和詹姆斯镇的戒严与饥荒相比,森纳科莫可的异国文化与语言更吸引他们。
达尔决心终止这场对峙。一六一四年三月,他率领罗尔夫与一百五十名持火枪的殖民地居民前去与波哈坦会面。在剑拔弩张的情势下,数百名原住民部队与达尔的人马隔着约克河对峙。由于双方均担心战争会造成严重伤亡,因此英格兰与森纳科莫可终于开始积极进行谈判。罗尔夫是英格兰谈判团的代表之一。森纳科莫可的代表是波哈坦的弟弟欧皮强卡诺,他曾在沼泽里擒获史密斯。经过两天的时间,他们达成非正式的协议。令人惊讶的是,波卡虹塔丝「不会」返家竟是协议的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