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福建:寇乱之地

库道 库库 322浏览

中国无力解决海盗问题,而这与高层的无能有关。晚明的历史宛如一场民主美德的宣传活动。某个在明朝之前,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做了完全相同的事。下令禁止民间海外贸易。但法令颁布不久就废止。専资的利润固然吸引人,但元朝发现向民间贸易征税要比政府自己经营获利更大,麻烦也「较少」。

还有一个皇帝是不履行自己的职务,跑到御花园住下,潜心炼制长生不老药与壮阳药,好让自己与数百名年轻女子行房。最后说的这位皇帝就是嘉靖皇帝,他的统治期间是从一五二一年到一五六七年。嘉靖皇帝使整个帝国落入一小群大学士之手这些人只在乎个人的飞黄腾达,对于东南沿岸的海盗问题漠不关心。

海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福建。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是个资源匮乏的省分。该省绝大部分土地是由低矮崎妪的山地构成,上面覆盖着经风化的红土,平坦的可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以及沿海的带状地带。「山的顶峰都是岩石,寸草不生,农民努力耕作,没有喘息的一天,」一名十三世纪的福建文人哀叹道:「低洼地区多风盐卤沼藤‘无法耕作。」

这幅十七世纪中国地图描培的城郭城市月港曾是世界上最吏要的港口。今日・它的角色已被位于小岛上的现代港市庞门取代,过去在月港兴盛的时期・废门还只是个小村落。

饥荒的阴影挥之不去;尽管有大规模的梯田与土地开垦计划,福建的粮食仍无法自给自足。该省有一半的白米仰赖进口 I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多山的地形使福建隔绝在全国其他地区之外。在福建极少数的自然资产中,有一项是曲折岩岸边分布着许多天然良港。基于以上原因,福建人必须靠海为生。长久以来,此地一直是中国海上贸易的中心I这意谓着在帆船时代,这里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镇。因此当朝廷颁布海禁时,福建人发现自己处于极不利的地位I他们在陆上无事可做。冲突在月港这座港市发展的尤为激烈。

月港位于九龙江口,港内充满小岛、沙洲,和其他不利运输的障碍。此地浓雾恶名昭彰,导致航行上的困难I我造访这座港口时,有时连几百码外的船都看不到。主要码头要上溯九龙江数英里,其所在水域很浅,必须利用涨潮时将船拖曳上来。选择这样的位置是基于防范自己就是海盗——这座港口可保护他们不受同业的侵犯。满是唐朝庙宇的旧城-藉由一条隆起的通道与明朝的新城相通-后者位于内陆,城郭更大。两座城内盖满拥挤的房舍I「盗贼之渊薮」,一五六0年代一名官员轻蔑地说,此地「民习操舟通番-倡乱贻患地方者已非一日矣」。

确实,月港成了海盗的天堂,北京还将此地的百姓以十家为一组,要他们彼此监督,每五天报告一次;如果有一家做了违法的事,十家都要受罚。帝制中国的日常史主要记录在每年由各县编纂送至北京的县志上。月港所在县府受倭寇为害甚大,县志编纂者于是额外编列一个附录:〈寇乱〉。

寇乱始于一五四七年,当时荷兰商人/海盗/走私者在港屿建立根据地,这是位于月港南方一处最近才关闭的海军基地。「荷兰」这名词不太精确;这群商人挂的是荷兰旗,但却是由一群西班牙、葡萄牙与荷兰骗子组成的大杂馅,里面还夹带着半奴隶身分的马来人。中国人与日本人位于月淋外经常淌于薄雾的涪屿,过去典上海盗的据汗‘说在则是演案与水花广尘的组成的倭寇欣然派船跟他们贸易,月港正当的生意人也如此;一座多语言的繁忙市集就在涪屿狭小但堪用的港口出现。总督阀浙都御史朱纨对于诸国之人聚集于此感到不满,于是派遣士兵将他们赶走。

涪屿上有两座布满陡峭岩石、灌木覆盖的小山丘-山丘之间夹着一块「马鞍状」地带。荷兰人藏身在其中一座山丘顶端临时搭建的堡垒里,中国人因此不得不从山下仰攻。在短暂冲突中,商人/海集团骡退了中国军队。朱纨于是改变战术,他把与涪屿贸易的九十名当地商人抓起来。此时荷兰人做出一项举动,就连对这些人毫不同情的县志编纂者也认为值得称道,他们派遣使者恳求饶了这些商人的性命。荷兰人放弃涪屿,并且不再公开从事交易;但往后他们开始在这个地区四处漫游,抢掠福建商人与走私者,包括他们先前合作的对象。

转载请注明:库库道 » 福建:寇乱之地